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

[生猛海魚] 尖吻鱸/金目鱸


拉丁學名:Lates calcarifer


中文名稱:尖吻鱸


英文名稱:Giant perchBarramundi


市場名稱:金目鱸、鱸魚


 


生態:   


    金目鱸是廣鹽性暖水域魚類,最大可以長到200㎝,重達50㎏,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的紅樹林河口與沿海,牠可以適應低鹽份的水域如澳洲北部的沿海河流,也可以棲息在純海水環境如台灣西南沿海的蚵棚區。台灣在沿海高度發展與汙染下,野生金目鱸相當少見,還好金目鱸的人工養殖技術很成熟,市面所見的金目鱸大概99.9%都是台灣南部魚塭供應的。


 


市場:


    養殖業者依照市場需要的規格出貨,通常零售給消費者的以400-600g的魚體為主,這也是各通路(市場、大賣場)常見的體型,而餐廳或魚湯店需要處理成除刺魚肉或魚排,則以4-6kg的中大型魚比較適用。養殖金目鱸的流通都是用活魚車方式來載運,所以傳統市場銷售的金目鱸都是活魚,挑選時可以多加注意。


    野生金目鱸為近海作業的漁船以刺網或釣具捕獲,撈上船就立即用冰海水處理保鮮,所以運送到市場時是僵直狀態的魚體。


 


料理:


    養殖鱸魚或野生鱸魚都屬於肉質細嫩的魚種,通常養殖魚的油脂比較多,野生魚比較清爽。600g以下的全魚可以用清蒸或鹽焗方式來料理,而4-6kg的大型魚可以去骨除刺取下清肉當西式炸魚或切成火鍋魚片來使用,處理下來的魚頭、魚骨剛好是熬湯的材料。


 


參考價格


養殖金目鱸 每台斤100-150


野生金目鱸 每台斤300-350


 


 





▲這尾就是台南近海捕獲的野生金目鱸,魚體帶著一層金色光澤,魚身也比養殖鱸魚來得流線。



 


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

[生猛海魚] 黑格/灰鰭棘鯛




 


 


 


拉丁學名:Acanthopagrus berda


 


中文名稱:灰鰭棘鯛


 


市場名稱:黑格、黑牛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生態:


 


    現今分子生物學蓬勃發展,魚種的辨別越來越精細,本文的主角過去一直都認為是灰鰭棘鯛,但現在多了一種台灣棘鯛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Iwatsuki & Carpenter, 2006也跟黑牛非常像,所以沒關係,分類就讓學者去傷腦筋吧!等有結果再告訴我們,學術分類不影響我們從漁業和料理的角度來認識魚。其實俗稱的黑牛可能包含2種以上的魚類,只是外觀極端相似之下,也只能藉由高科技來區分種類。


 


    黑牛廣泛分佈於西部沿海,從港口到外海魚礁區都有,以雲林到台南密布蚵棚的水域為大本營,黑牛有強壯的上下顎骨與咽頭齒,能夠咬碎牡蠣或螃蟹為食,因覓食習慣謹慎多疑還會反覆吞吐食物,給釣魚人難搞的印象極有挑戰性,所以黑牛也是十分熱門的釣遊魚種。


 


 


 


漁業:


 


    黑牛漁場以蚵棚海域為主,用手釣或刺網漁捕捉。釣取黑牛的魚餌種類繁多,舉凡蚵仔、福壽螺、螃蟹、小魚、小蝦、吐司、南極蝦、秋刀魚、蛆、海蟲等都能釣獲,但釣的好不好就得看該漁場黑牛的口癖了,有一說是東北季風吹起,黑牛就愛吃硬的東西如蚵仔或螃蟹,或許是進入繁殖季節,魚在本能上會挑選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吧。


 


    黑牛都是野生魚沒有養殖魚上市,但同屬的黑棘鯛就有大量的養殖魚上市,也都進入菜市場和大賣場,黑牛和黑鰭鯛的分別很容易,黑牛的身上是沒有任何條紋的。


 


【不在IUCN瀕危名單內】


 


 


 


料理:


 


    黑牛肉質細軟滑嫩,半斤到1斤的體型適合乾煎或鹽烤,2斤以上的大型黑牛適合一魚多吃,魚頭魚骨煮湯,魚肉可以清蒸或紅燒。


 


    大型黑牛切魚生是人間美味,特別是寒冬的肥美黑牛,除了切生魚片之外還可以加工成湯霜造連魚皮一併享用,可惜台灣很少人知道這款美味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



[生猛海魚] 台仔/星雞魚


 


拉丁學名:Pomadasys kaakan


 


中文名稱:星雞魚


 


市場名稱:石鱸、石鯽、金龍、台仔(台南)


 


 


 


生態:


 


    星雞魚分佈於西太平洋溫暖海域,與星雞魚相似的石鱸科近親有銀雞魚Pomadasys argenteus和斑雞魚Pomadasys maculatus不僅名稱相近,連體型都很像,只有身體斑紋的分佈不同。星雞魚棲息於台灣西南沿海水深10-20公尺的沙泥質海域,尤其以海底地形有土坡起伏處或是人工魚礁等障礙物處最多,以濁水溪以南到曾文溪以北一帶最多。雞魚類以底棲生物為食,咽頭齒相當強壯,曾在胃中發現咬斷的魚鉤。


 


 


 


漁業:


 


    星雞魚以釣具(延繩釣)漁獲為主,少部分為刺網捕獲,由於市場偏好,600g以下的魚體搶手而價高,是南部人愛好的高級魚種。


 


    星雞魚有養殖魚,俗稱石鯽仔,以屏東枋寮一帶為養殖重鎮,但產量不多,以冰藏方式運輸到台灣各地銷售。


 


 


 


料理:


 


1台斤以下的星雞魚肉質細嫩適合清蒸或鹽焗,超過2台斤的大型魚適合一魚多吃方式料理,魚頭骨熬湯,魚身分切成魚排和魚片,魚排可以鹽烤或紅燒,魚片可以煮火鍋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

 


▲這是捕獲時間的不同並不是不同種喔!也沒有某種顏色會比較好吃的說法!







▲這幾隻比較白!


 




▲這幾隻比較黃!


 




▲石鱸科魚類的魚鰭硬棘粗壯又銳利,拿取時要特別小心安全!


 




▲釣到後來不及拆下魚鉤就直接剪線放進冰箱,可能是收獲不錯吧!